1. 东莞市第14届英语口语大赛
  2. 动态资讯
  3. 正文

6名学子挺进总决赛!东莞这所宝藏学校亮了!


距离总决赛还有两天!由广东升学管家总冠名,东莞银行、DHKC香港中心协办的“潮in湾区 ∙进莞Fun肆”My Dongguan, My Treasure东莞市第14届英语口语大赛即将在6月7日拉开总决赛的帷幕。届时,来自小学A组、小学B组、初中组、成人组、高中组的50名参赛选手将尽情展现各自的风采,用“个人魅力”演绎“宝藏东莞“的精彩,为观众带来一场极致的视觉盛宴!

微信图片_20240605144122.jpg

赛事的比拼来到当下,入围总决赛的选手历经千帆磨练,在17.2万的选手中脱颖而出,属于他们的璀璨舞台已然就绪,翘首以盼,只待他们的到来!

走过初赛、复赛、决赛,许多青涩却自信的面孔在舞台上大放异彩。须知少年凌云志,曾许人间第一流的年少气魄,在高中组学子身上得以生动的流露。在高中组决赛场上,东莞中学有6名学生以高分成绩进入总决赛,成为高中组中斩获晋级名额最多的学校。此外,据统计,在本次竞赛里,东莞中学共有11位选手进入决赛30强,8位选手进入15强,6位选手进入10强(总决赛)。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,令人瞩目的成绩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备考秘诀和故事?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东莞中学,一睹优秀学子的成长路径。

微信图片_20240605144158.jpg

身兼数职的多面能手

逆风翻盘 成功“抢”到特等奖

“相信我们,一定不会让观众失望!”作为东莞中学高中部Mimir仰鸿模拟联合国社团(以下简称为“模联社团”)的社长,陈珉在落座不久,就大胆向组委会争取在总决赛舞台表演戏剧的机会。他高高瘦瘦,一身宽松的校服,身量略显单薄,但勇敢大方的行为举动和侃侃而谈的气质,有种扑面而来的少年意气。

微信图片_20240605144259.jpg

成绩常年位列年级前茅的陈珉是东莞中学文科实验班的一员。学业难度的提升,并未浇灭陈珉对比赛活动的热情。可即便有着丰富的比赛经验,在决赛前夕,陈珉依然感受到了紧迫与压力。

繁重的功课、扎堆的校内活动,陈珉的时间一下变得不够用。比赛前两天,学校特别为参赛学生做了一次全程的模拟训练赛。与校内优秀的学生同台竞技,对他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,为了好好备战,他一直在与时间赛跑。

“最近事情确实比较多,演讲稿件是在比赛前一天才完成的,其实我在比赛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卡顿,但幸好都讲完了。”回想决赛的细节,陈珉对自己的表现做赛后总结。在主题演讲的第一环节,陈珉以第25的成绩堪堪挤入第二环节,却在辩论环节凭借出色的表现逆风翻盘,最终拿到第6名(特等奖)的好成绩。

1111.jpg

“对于他的辩论能力,我从来不担心。”东莞中学英语教师李礼骄傲地说,“学生在比赛前夕情绪有波动,也是一件常见的事。安抚情绪并相信学生的实力,他一定能做得很好。”

对于陈珉而言,莞中模联社团社长这个身份,对于他此次比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,多场辩论实战培养了他缜密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辩论技巧、经验,除去个人努力与兴趣使然之外,更多的是莞中独有的教育环境赋予他的底气与自信。他以12个字总结此次比赛的出发点,“学到东西,交到朋友,玩得开心”。

111111.jpg

“通过不同的比赛,帮助学生挖掘到属于自己的长处和兴趣,这对他们的成长来说是极其关键的落子。”东莞中学校长王健提及学校的教育理念,同时强调东莞中学校训“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”,他表示,“无论是语言、乐器还是体育,帮助学生找到擅长的领域是教学重要的环节。”回顾学校在决赛中取得的硕果,他毫不吝啬地表达赞许,“与其只有一位学生得到第一名,我更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进入前十,那么将有更多的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得到充分的锻炼。”

微信图片_20240605145953.jpg

如何才能成为学霸?

“享受过程”才是重要的思维方式

“辩论是相通的。”阳光帅气的刘威铭是学校文学社的副社长,身上有着满满的蓬勃朝气,他向记者简短明了地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技巧,“英文辩论和中文辩论其实只是语言的区别,内在的方法论是一致的,在辩论的过程中,当你依据辩题思考相应的论点,再为此提供论据,就形成了辩论技巧的闭环。”

DSC01704-opq3009949768.jpg

东莞市英语口语大赛作为东莞市知名的赛事活动,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与进步。今年是刘威铭第三次参加口语大赛,前两次都止步于镇街的选拔,今年首次拼进总决赛的赛场。毋庸置疑,在得分上,他的成绩超过了许多优异的学子,可谓是“拼”。可是在心态上,刘威铭竟用了一个与此截然相反的字解释自己参赛的感受——“玩”。

许多选手往往都抱着“取得好名次”的目的参加比赛,可刘威铭却坦荡地认为,“对我自身而言,比赛活动最重要能带来两方面的提升,一方面是通过各项赛事了解各行各业专业的知识点,另一方面是磨炼在课外赛事和日常学习上取得平衡点的能力。”

DSC00367-opq3009426946.jpg

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够在竞赛中获得力量与快乐,与往年相比,今年的口语大赛在赛制上做了极大的调整。组委会表示,“以成长型、学习型、服务型的理念筹办比赛,希望学生在此能学到的不仅是‘我拿了好的名次’。”

凭借751分的中考成绩被录入东莞中学后,孙艺洋已两次获得班级第一。作为同学眼里的学霸,他也不可避免地困惑于比赛训练时间和学习时间在协调上的矛盾,但他表示,“从平常的学业功课中抽身出来,参加各类的比赛活动,能更好地促进个人自身的发展。”谈及学习成绩的波动,他轻松地说,“这次考不好,就下次再来,都是小事。”

DSC01681-opq3009910614.jpg

鲜衣怒马少年时,不负韶华行且知。学校传授的方法论支撑起他们成长的底层逻辑和思维方式,当不常见的“松弛感”出现在这些面临较大升学压力的高中生身上时,“未来可期”的青春图景藏在他们的一举一动里,书写于东莞中学自由奔放的校园上。


怎么培养出“优秀的学生”?

听听莞中老师不一样的答案

李礼在2005年成为东莞中学的英语教师,至今已在教师生涯走过19个年头。“教育学生跟教育孩子是一个道理,都需要用心去陪伴。”这些年,李礼老师就像是一个“老父亲”,陪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度过高中时代,而学生在迈向更宽广的世界舞台后,也记着要常“回家”看看。

毕业学生回校看望李礼老师

今年34岁的叶健文是清华的博士后,褪去学生身份后,他也走上了老师这一岗位,今年刚刚评上华南理工大学正教授的职称。无论平常工作多繁忙,每年春节仅有三天的假期,他也坚持“飞的”回到东莞,回到高中母校与李礼老师畅谈3小时,希望从恩师身上汲取源源不断的养分。

“教学问其实就是教做人。”李礼老师谦虚地表示,许多学生已经取得比自己更高的成就,用自己的努力,从东莞走向世界,探索更大的人生舞台,而东莞市英语口语大赛对很多学生来说就是第一个重要的起点,“口语大赛作为东莞市本土的英语比赛品牌,为东莞市培养了源源不断的人才,学生登上比赛的舞台,从中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,找到喜欢的兴趣和爱好,并锻炼到在课本上得不到的经验和逻辑结构。”

微信图片_20240605151254.jpg

毕业学生回校看望老师(左一为李礼老师)

新老教师力量的迭代,更体现在东莞中学的师徒之间的接力传承中。赵绮琳是2018届的莞中毕业生,研究生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,毕业后当下立断选择回到母校就职,成为一名英语教师。“在东莞中学成长的学生时代,是我难以忘却的青春记忆。学校不仅教会我们常规的课本知识,更鼓励我们参加各项社团活动,勇敢站上国家、省、市的舞台。从那时起,我就意识到,比赛和学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,我从中得到启发,也希望能将这种成长路径教给我的学生们,看着他们‘更上一层楼’。”

231.jpg


来源:知东莞 编辑:丁晗艺